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塑股份业绩增长显著,但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回款周期长带来的资金压力,拟募资破局。
近年来,全球改性塑料产量呈现较好增长态势。中国受益于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已成为全球塑料材料最大的消费市场,改性塑料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6年至2023年,我国改性塑料产量由1563万吨提升至273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8.32%。
沐浴行业增长红利,广东中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塑股份”)的业绩在近几年表现出色, 其中2023年、2024年业绩分别同比增长了52.63%和26.27%。 为扩大现有产能,进一步增强整体技术实力、强化综合竞争优势,中塑股份在今年9月提交了创业板IPO申请资料,目前已进入问询阶段。
整体估值达9.5亿元
中塑股份前身中塑有限成立于2009年9月,由朱怀才、徐久升、朱怀玉、刘传勇、欧阳启出资500万元设立。2022年7月,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公司进行了多次股权转让及增减资。
据招股书披露,在2022年4月,公司进行了两次股权转让和增资。 其中在股权转让方面,一次为朱怀才将其持有中塑有限的103.08万元注册资本以1500万元转让给中小担创投;另一次为朱怀才将其持有中塑有限的103.08万元注册资本以1500万元转让给汤际瑜。在这两次股权交易中, 每份注册资本的价格为14.55元,按照当时公司3436万元认缴注册资本计算,彼时公司整体估值达到了5亿元。
增资方面,根据相关协议,洛盈华盛以4000万元认缴中塑有限新增注册资本171.80万元,增资完成后,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至3607.80万元。若按照增资价格计算, 彼时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8.4亿元,高于同期股权转让时的5亿元估值。
2022年5月,中塑股份进行了减资。 据披露,公司采取非同比例减资方式,由至诚至信减资102.67万元,减资后的注册资本变更为3505.13万元。
2023年12月,中塑股份又同时进行了一次股权转让和一次增资,这是截至本次招股书披露日公司的最后一次股权变动。 在此次股权转让环节,朱怀玉将其持有的公司2.13%的股份(对应实缴注册资本74.78万元)以1920万元转让给瑞浩中塑。在增资环节,粤科新材以3000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16.84万元,粤科华侨以2000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77.89万元。 按照彼时25.68元的增资价格测算,彼时公司整体估值提升至9.5亿元。
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73.26%
中塑股份的控股股东为朱怀才,朱怀才和其妻子邓莲芳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据招股书介绍,朱怀才直接持有公司55.24%的股份,并通过众行致远控制公司9.01%的股份,其妻子邓莲芳直接持有公司9.01%的股份,朱怀才、邓莲芳二人合计控制公司73.26%的股份。
此外,众行致远为中塑股份的员工持股平台,朱怀才为其执行事务合伙人,众行致远持有公司9.01%的股份;朱怀玉为朱怀才之胞兄,持有公司6.09%的股份。 众行致远、朱怀玉与公司实际控制人构成法定的一致行动关系,但未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对于公司股权集中情况,中塑股份在招股书中称:“若未来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股地位,对公司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决策、人事安排、关联交易、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实施不当干预,可能对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附图:公司股权架构
来源:招股书
作为中塑股份的创始人及控股股东的朱怀才出生于1978年,20岁时参加工作。 2003年4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朱怀才任苏州市中川新材料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6年12月至今,任深圳中塑的执行董事、总经理,而该公司后来成为中塑有限的子公司;2009年9月,中塑有限成立后,朱怀才历任中塑有限执行董事、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22年7月中塑有限股份制改革后,其一直任中塑股份董事长、总经理。 根据招股书介绍,20岁就参加工作的朱怀才拥有硕士学历。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中塑股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并于2025年被认定为中央财政支持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被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中塑股份的主营业务为改性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核心产品包括改性PC、PC/ABS、PA、PPA、PBT、PET等高性能工程材料, 并针对客户产品对电气互联、低介电、耐高温、防水散热性等特定需求,开发了可激光直接成型(LDS)材料、纳米注塑(NMT)专用工程材料、超耐高温特种尼龙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其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储能、汽车、家居家电等。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规模巨大,整体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3年末,年产能超过3000吨的企业仅有70余家,产能规模超过2万吨的企业21家。据中商情报网及申万宏源预测数据,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产量占比超过5%的企业仅有一家,整体产能产量分散。
在招股书中,中塑股份选取了金发科技(600143.SH)、会通股份(688219.SH)、江苏博云(301003.SZ)、奇德新材(300995.SZ)、天健新材(874508.NQ)五家公司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 从企业营收规模对比情况来看,金发科技为行业头部企业,其2024年营收达605亿元,此外,会通股份、天健新材的营收规模也远超中塑股份。
表1:同行业公司营业收入对比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招股书
中塑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保持市场开拓,为应对行业竞争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从公司研发投入情况看,报告期内(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一季度,下同),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41.46万元、1574.14万元、2534.12万元和588.00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2%、2.93%、3.62%和3.88%。
相比之下,5家可比同行业公司的平均研发费用率在报告期内分别为4.40%、4.71%、3.92%和3.77%。除2025年一季度外,中塑股份的研发费用率在其余年份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表2:同行业公司研发费用及占比情况对比(单位:万元)
来源:招股书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中塑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与国内外头部企业相比,在资金规模、客户覆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若竞争对手技术进步、销售规模扩大,市场环境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可能导致公司市场占有率相对降低,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销售回款周期较长
中塑股份的产品按类别划分为高性能工程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和其他材料三大类,其中高性能工程材料是公司最核心的产品。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高性能工程材料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7.15%、85.68%、78.39%、73.10%,占比逐年下降。特种功能材料是中塑股份收入重要增长点,报告期内,相关产品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2.72%、14.26%、21.22%、25.89%,占比呈逐年提升趋势。
表3: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招股书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中塑股份核心产品高性能工程材料的销售价格分别为2.54万元/吨、2.08万元/吨、1.78万元/吨和1.87万元/吨,除了2025年一季度外,销售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价格下降幅度接近30%。 特种功能材料的价格在报告期内分别为4.76万元/吨、4.49万元/吨、4.55万元/吨和4.51万元/吨,2023年有较大幅度下降,此后呈波动趋势。
表4:公司产品销量、销售价格按产品列示情况
(单位:万元、吨、万元/吨)
来源:招股书
从下游客户情况来看,中塑股份的直接客户覆盖了国内主要的零组件、模组和精密结构件制造企业, 例如比亚迪、华勤技术、闻泰通讯、龙旗科技、长盈精密、歌尔股份、瑞声科技、领益智造、立讯精密、捷荣技术、硕贝德等。 此外,公司还进入了多个终端品牌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资源池, 包括三星、华为、小米、OPPO、BOSE、联想、小天才、安克创新、正浩科技、零跑、江铃等行业龙头企业。
中塑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直接客户主要为零组件、模组和精密结构件制造企业,终端品牌客户话语权较强,其付款周期通常较长,并可能依交易习惯采取商业汇票等非现金结算方式。受此影响,公司对直接客户的销售回款周期通常较长。另一方面,公司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塑料基材、改性助剂生产商及贸易商,与公司销售回款周期相比,公司采购付款周期相对较短。”
结算周期较长给中塑股份带来大量应收账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6630.39万元、21266.23万元、20280.23万元和18896.76万元,占资产总额的40.40%、36.72%、29.20%和26.49%。
结算周期较长而采购付款周期相对较短,无疑会给公司带来一定资金压力。 对此,中塑股份在招股书中对营运资金周转风险予以提示:“若未来出现延长客户账期、客户非现金回款增加或供应商缩短账期等不利情形,则可能对公司营运资金周转造成压力,或因短期借款、票据贴现等融资行为提升公司财务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