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冲刺科创板的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材料”)披露了首轮问询答复,其IPO进程稳步推进。招股书揭示,这家有望成为“东岳系”第三家上市公司的企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业务结构转型。其核心收入来源已悄然生变,曾贡献超九成营收的传统关键材料业务显著收缩,而代表未来方向的液流电池膜、氢燃料电池膜等高性能含氟功能膜产品正快速崛起,收入占比在两年内从个位数猛增至近25%。然而,这一战略转型恰逢国家新能源储能政策调整,为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据招股书披露,未来材料主营业务覆盖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及其关键材料、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高性能含氟功能膜方面,公司是国内首家、全球少数能够同时量产全氟质子交换膜和其上游原料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及关键单体的企业,相关产品、技术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产品主要应用于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和绿氢制备等领域。在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及其衍生材料方面,公司是国内率先实现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量产的企业,ETFE相关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附图:未来材料产业链情况

来源:招股书
按照收入构成来看,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衍生材料是未来材料早期核心业务,该类业务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其贡献了93.99%和90.19%的主营业务收入。 其中,ETFE是其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衍生材料业务中的核心产品,在上述两年中,该产品贡献的收入占其收入的四成左右。除该产品外,HFPO和PPVE在上述两年中为其贡献的收入占比合计均在三成以上。
不过随着未来材料液流电池膜、ePTFE微孔膜等高性能含氟功能膜产品的推出,并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其高性能含氟功能膜业务贡献的收入占比从2024年开始大幅提高,2022年和2023年其高性能含氟功能膜的收入占比分别仅为4.60%和6.29%,但2024年时则达到了25.12%,金额为1.54亿元,2025年1-6月为24.83%,金额为0.86亿元。
附表:按产品结构分类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招股书
随着未来材料高性能含氟功能膜业务创收能力的不断提升,该类业务成为推动其业务发展的新方向, 而其此前的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衍生材料业务创造的收入则自2024年开始减少,其中2024年和2025年1-6月实现的收入分别为4.60亿元和2.59亿元,相比2023年的6.72亿元,降幅明显。
不过,未来材料高性能含氟功能膜的下游主要为新能源行业, 包括液流储能、绿氢制备及氢燃料电池,ETFE 等材料的下游也包含锂电等新能源行业。近来,国家在相关行业的政策有新的变化,给公司后续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2025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6月1日起,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的前置条件。对此,未来材料表示,这可能会对未来新能源共享储能的市场容量和增速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增加了公司业绩增长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除下游行业的较大变动外,化工行业安全环保等政策的变化,亦将可能会对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