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较低的燃油成本,航空公司的盈利得以修复,部分摆脱亏损,2025年上半年整体表现优于上年同期。航司一方面通过航线优化与航班加密提高客座率,另一方面控制机队规模、严控成本费用,盈利得以回暖。
2025年8月14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发布,杜绝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恶意竞争行为,共同维护市场秩序。进入9月,国际油价低位震荡,OPEC+第二阶段增产计划在酝酿中,下半年油价仍难改变承压状态,为航司的盈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半年报显示,中国国航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2.38亿元,系2020年以来二季度单季首次扭亏;华夏航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比增长858.95%。南方航空、中国东航、春秋航空不同程度减少亏损。
从需求端来看,上半年大部分航司旅客运输量同比微增,其中国际旅客运输量显著提升;暑运期间,全国民航平均客座率为84.8%,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供给端,各大航司严控新机引入,不断优化成本费用。
虽然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大部分时间呈现“量增价低”的特征,航油成本的下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航司的成本压力,但如果无法在销售定价、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行业全面盈利仍需时间。
客座率普遍提高 国际客运增色
近期,中国决定自2025年9月对持普通护照的俄罗斯公民试行为期一年的单方面30天免签政策,此前,中国已对46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对55国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25年上半年,中国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的71.2%,同比增长53.9%。国际客运航线同比净增123条,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28.5%,并且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
上半年,中国国航累计投入1775.76亿座公里,同比增长3.37%;运输旅客7711.4万人次,同比增长2.87%,客座率攀升至80.72%,同比提高1.43个百分点。该公司国际线可用座位公里数同比增加16.70%,恢复到2019年的93.83%。
中国东航二季度国内航线的旅客周转量和可用座公里分别同比增长8.9%和3.8%,国内客座率恢复至87.06%,同比提升4.11个百分点,相较2019年提升了3.40个百分点;国际航线的上述指标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14.94%和112.35%。
上半年,南方航空平均客座率为85.47%,同比增长2.35个百分点。该公司着力建设广州、北京、乌鲁木齐枢纽、深耕粤港澳大湾区,上半年新增多条航线,网络型航空公司形态逐步形成。
支线航空公司围绕国内主要基地挖掘、抓住需求,推进骨干航线网络建设,把握二线城市的发展机遇。例如,华夏航空围绕枢纽航点打造通程航班,立足于三、四线城市,提升干线到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客流量和网络内干支线航空公司的客座率和载运率。
春秋航空自2020年开始,陆续在兰州、成都、西安、大连、南昌这五大省会级机场加大运力投放,2025年上半年在西安、广州和成都天府机场的旅客人次市场份额较上年均有所提升,兰州仍然保持在当地市场份额的前两位。
盈利持续改善 唱响“反内卷”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航实现营业收入807.57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04亿元,同比增长41.76%。其中,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2.38亿元,系2020年以来,二季度单季首次扭亏。
受益于国际经营的进一步拓展,以及成本管控、生产经营指标改善等影响,中国东航航空运输业务的毛利率为2.76%,较上年同期增加0.96个百分点。
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8.22亿元,同比增长4.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5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2.08亿元。
南方航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62.91亿元,同比增长1.77%,扣非归母净亏损为20.33亿元,相较于亏损额同比收窄41.31%。
上半年,春秋航空营业收入为103亿元,利润总额为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2.6%。该公司保持较好的管控水平,单位三费合计同比下降1.6%。公司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主要因为上年同期公司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该事项使得上年同期所得税费用大幅降低。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由2024年上半年的2.26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223万元。
招商证券指出,参考2024年下半年税盾为0.21亿元,预计2025年下半年税盾对该公司利润的影响基本消退。
202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国内航线实现客公里收益0.362元,同比下降4.8%,客座率达91.6%,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上半年,华夏航空实现营业收入36.10亿元,同比增长12.41%,归母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比增长858.95%。
华夏航空可用座公里数达到88.6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1.41%;公司旅客周转量达到72.23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7.13%;该公司客座率为81.53%,同比增长3.67个百分点。
进入2025年三季度,7月1日至8月31日系暑运旺季,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47亿人次,日均237万人次,同比增长3.6%;保障航班119.9万班,日均1.93万班,同比增长3.6%;平均客座率84.8%,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
航司的经营数据相应有所起色,但最终的盈利还取决于票价、成本等因素。自2024年四季度起,航空客运价格战导致票价降低,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大部分时间呈现“量增价低”的特征。
2025年8月14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正式发布,杜绝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恶意竞争行为,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各大航司积极响应。国泰海通预计,“反内卷”将助力淡季票价表现好于上半年,航司有望继续同比大幅减亏。
油价走低 降本再发力
自2025年5月以来,OPEC+已经连续五次增产,仅OPEC+国家的当前增产节奏已使全球原油供应富余。
因原油价格下降,2025年上半年,中国东航平均航空油价同比下降12.42%,减少航油成本30.37亿元。
上半年,中国国航单位成本持续缩减,其中燃油成本为243.27亿元,同比下降10.34%。据测算,该公司单位燃油成本为0.137元,同比下降13.26%,油价下跌系单位成本减少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春秋航空单位成本0.303元,同比下降3.5%,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下行叠加日利用率小时同比提升5.0%。
南方航空据测算上半年单位客公里成本为0.43元,同比下降5.0%;其中单位燃油成本0.14元,同比下降13.9%,与油价降幅大体一致;单位非油成本0.289元,同比下降0.2%,成本管控能力稳健。
航空公司的主要资本支出为引进飞机,各公司通过不断引进先进机型、退出老旧机型、精简机型种类来优化机队结构,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东航拥有816架飞机,平均机龄8.7年,计划2025年下半年、2026年和2027年分别净增22架、12架以及15架。南方航空共有飞机943架,平均机龄9.3年。中国国航共有飞机510架,平均机龄9.92年。
中国国航持续扩充机队规模,而国航拥有宽体机数量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适合长距离国际航线运营。银河证券认为,随着国际运输需求复苏,该公司宽体机运力优势明显,量增趋势有望延续。
2025年6月末,春秋航空机队规模133架,平均机龄7.7年。7月还引进了1架 A320neo,2025年计划引进的飞机已全部完成,目前一共是134架飞机的机队规模。
目前成本端面临短期的冲击,主要是发动机维修以及海外市场起降费单价的上涨。单位飞机及发动机租赁折旧费用涨幅较大,购买成本和维修成本的压力开始体现。
如果剔除掉油价以及航材成本的扰动,春秋航空7-8月单位成本实际上已经低于2019年同期。
华夏航空运营的机队规模达77架,公司平均机龄6.39年。华夏航空上半年客公里成本为0.49元,同比下降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