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市场>>市场掘金>>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市场割不断的悲观情绪,抛跑声拖累大盘反弹

热点前瞻:车路云+维生素+证券+水利工程

继续等待七月临界窗加速探底究竟何时逆转

科技股利好堆积 今天能企稳吗股息居前的个股有哪些

股心:接近超跌反弹,但为何仍难言乐观

A股明天会继续下跌吗?抄底的时候到了!

等待大盘进入伏击圈不弹必杀被断中,短线带血抢反弹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CXO:国内需求异军突起 行业估值待重塑

    2024-06-25 11:18:04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已入驻财经号
      

    国内CXO企业虽然部分营收来自于境外,易受地缘风险影响,但同时可以看到,中国CXO企业的国内业务呈现强劲增长,一些仿制药CXO企业也在逆势增长。近年来,中国药企创新药发展迅猛,重磅不断,CXO产业链亦可以从本土创新药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

      

    过去一年多时间,中国CXO行业命运多舛,一方面部分依赖海外的公司受地缘风险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受疫情中新冠大单导致前期高基数影响,不少上市公司业绩负增长,估值和业绩遇挫。但同时可以看到,中国CXO国内业务呈现强劲增长,一些仿制药CXO企业也在逆势增长,这或许是一个新起点。

      

    工程师红利

      

    虽然国内CXO企业中部分营业收入来自于境外,易受地缘风险影响,但过去十数年中国CXO行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与中国CXO自身所具备的独特的成本优势密不可分,预计这种优势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创新药企业一直以来面临两大矛盾,一是创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只有20年,专利过期后仿制药迭出,药品价格会大幅降低,也就是所谓的创新药“专利悬崖”,这迫使药企不断研发药效更好的新品平滑收入曲线;二是药品研发难度的日益增加,研发开支上涨、开发周期延长、失败率上升。

      

    面对两大矛盾,大中型制药公司、小型和初创制药公司都更愿意将其部分研发及生产业务外包给CXO公司,作为缩短上市时间、节省成本、确保合规性及重新分配内部资源的一种手段,自身可以更加专注于新药开发和销售。中国、印度和拉美地区是欧美CXO产能转移的主要区域,其中又以中国CXO的药品市场规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更具优势。

      

    比较国内外龙头CDMO公司人均薪酬可知,中国CDMO公司2018-2020年的平均用人成本在11-20万元/人/年,与Lonza、三星生物等海外CDMO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对比全球制药企业、CRO公司的人均成本可以发现,国内CRO公司人均成本更低,更具成本优势:跨国制药企业艾伯维人均研发成本为71万美元/年,默沙东为53万美元/年,礼来为50万美元/年,而国际龙头公司在 2020 年人均成本在14-17万美元/人,平均值为15.4万美元/人,国内公司2020年人均成本在4.8-10万美元/人,平均值为7.1万美元/人。

      

    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额呈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增速达25%,2021年增速达24.7%,大幅超过近五年的增速。信达证券认为,离岸外包合同金额的持续增长进一步验证了全球订单转移趋势,虽然欧美CXO占据全球主要市场,但由于人力成本、环保压力、产能配置等原因,全球产能持续向中国、印度等国转移;预计工程师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将持续较长时间。

      

    另辟蹊径

      

    面对依赖海外业务的风险,CXO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国内。最近几年,国产创新药进步已经十分显著。2023年,3款国产新药在FDA获批,虽然多数选择的仍然是热门靶点,但仍然可以做到头对头非劣效甚至优效。对比中美两国的药物研发管线规模可知,近年来中国药物研发管线整体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均超30%,2019年达56%,远超全球整体水平。从全球医药交易公司的主营地区来看,中国医药交易热度目前在全球排第二,美国为第一名:2022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为1728个,交易总金额1728亿美元,涉及首付款192亿美元,其中中国医药交易数量233个,占全球的29.53%,交易总金额347亿美元,占全球的20.08%,为近几年最高,交易首付款19亿美元,占全球的9.9%。随着中国药企创新的快速发展,中国CXO亦可本土创新药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

      

    此外,立足于本土的多家CXO企业境内业务增长较好。2023年,泰格医药境内主营业务收入41.63亿元,上年同期35.42亿元,同比增长17.51%,主要持续受益于公司在中国临床外包服务市场的领导地位,药物、医疗器械项目的临床试验运营的收入持续增加,同时现场管理和患者招募业务在2023年实现了较快的业务增长;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业务、科学事务、医学影像、真实世界研究和药物警戒等服务收入稳步增长。百诚医药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17亿元,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51%、40.07%,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净利润498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04%、42.06%。阳光诺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32亿元,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76%、18.47%。

      

    相比于创新药CXO,仿制药CXO周期短,更多依赖于企业自有现金流推动,在医保支付改革的背景下,国产化加速,加速了仿制药的投资回报周期。从项目分成方式来看,仿制药CXO通过自研驱动合作分成等方式参与到仿制药的价值分配中,从原来的一过性订单收益衍生为持续分享产品成长价值。

      

    民生证券指出,从政策来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高了药物研发准入门槛,数量上,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进入稳定阶段,“三年关门”制度下老批件过评将逐渐出清;仿制药新注册分类申请成为主流,新仿制药获批数量快速增长,并且一致性评价将从口服制剂和注射剂扩展到所有剂型,为CRO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外,头部仿制药CXO企业自研管线已深耕多年,即将迎来对外转化及权益分成拐点。

      

    例如,阳光诺和已与多家企业签订联合开发项目协议,6个权益品种已获批,2024年将首次获得权益分成;百诚医药截至2023年上半年有销售权益分成的产品达73项,其中已获批6项,权益分成业务进入上升周期,创新药方面,百诚医药未来将择机进行新药管线的对外转让。

      

    行业景气待回升

      

    从业绩来看,由于前期新冠大订单带来业绩高基数的影响,2023年起CXO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业绩出现较大波动,此外,2021年底开始投融资景气度持续低迷,均导致目前医药基金的CXO持仓处于历史上低位,持仓从2021年三季度最高的60.8%下降至2024年一季度的14.4%,已经低于2020年一季度的15.0%。医疗基金前十大CXO持仓占比也从2021年三季度最高的35%下降至2024年一季度的7%。但随着头部CXO企业新冠商业化订单基本消化,地缘博弈的暂时落地,板块估值或有望得到重塑。

      

    从行业层面看,研发支出、药品销售额以及渗透率是决定CXO行业市场规模的核心因素,与研发相对应的在研药物数量、IND数量和NDA数量以及与销售相关的批准上市药物数量是观察CXO行业景气度的关键指标。

      

    近年来,全球医药生物企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医药研发造成较大冲击,研发投入增速降至1%;2011年开始增速逐步企稳回升,根据Evaluate Pharma统计,2021年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同比增速接近14.6%。从绝对值来看,全球医药研发投入从2014年的144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238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7.3%,机构预计2021-2028年全球医药研发仍将以2.6%的增速稳步增长。

      

    中国医药生物企业研发开支近年也是持续高增,2021年A股医药生物企业研发投入额1022.8亿元,同比增长49%,此后受投融资等因素影响增速略有放缓,2023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研发投入额达739亿元,同比下降3.7%,三季度增速下降45.8%,较二季度的增长19.4%下滑明显。

      

    投融资方面,2022年起全球资本市场趋于冷静,全年投融资总额为6114.05亿元,同比下降50.9%,融资事件总数为2988件,同比下降16.8%。不过,2023年以来全球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活动持续向好,2023年、2024年1-2月投融资总额分别为6083.96亿元、1368.36亿元,同比分别变化-0.5%、96%,融资事件总数为3035件、506件,同比增长1.6%、8.4%。

      

    创新药IND和NDA数量也在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国创新药IND数量稳步提升,从2020年的811个增至2021年的1245个;创新药NDA数量也自2019年起快速增长,从2020年的157个增至2021年的182个,国产生物创新药进入上市收获期。2023年中国创新药新增IND数量1563个,同比增长26.76%,新增NDA数量256个,同比增长61%,两者获批数量均高速增长。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