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曾被誉为“欧洲电池之光”的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公司表示,尽管寻求了所有可用的方案来磋商和实施财务重组,包括在美国进行破产保护重组程序,尽管贷款人和主要交易方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但公司仍无法获得必要的财务条件以目前的形式继续运营。
作为欧洲本土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Northvolt的倒下不仅折射出新能源产业链的深层矛盾,也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敲响了警钟。
电池出货量断崖式下跌 连年亏损面临融资困境
受经济疲软和政策补贴退坡影响,欧洲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欧洲电动车渗透率增速从2023年的35%骤降至2024年的15%,直接导致下游需求萎缩。
此外,Northvolt主打的磷酸铁锂电池(LFP)未能及时升级,能量密度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第三代产品差距显著,公司技术迭代滞后,导致客户转向亚洲供应商。
按照规划,Northvolt到2025年将实现150GWh的年产能,但其实际出货量自2023年起持续下滑。2024年数据显示,其年出货量仅为规划值的30%,且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50%。
财务数据显示,Northvolt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亏损,2024年净亏损额达12亿欧元,同比扩大40%。
持续巨额亏损,一方面源自欧洲电价较中国高出50%,叠加锂、镍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其单瓦时成本比亚洲同行高20%,生产成本高企;另一方面,欧洲资本市场对重资产制造业兴趣减弱,2024年其E轮融资仅完成目标的30%,资金链断裂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绑定策略失效下游客户流失 全球电池行业加速洗牌
Northvolt曾与大众、宝马等车企签订长期协议,但2023年后合作关系急剧恶化。
大众集团宣布将2025年电池订单的60%转投宁德时代,主因其提供更灵活的“按需采购”模式,而Northvolt的长期绑定条款难以适应市场波动。
此外,沃尔沃、极星等二线品牌因销量不佳大幅削减电池采购量,导致Northvolt失去缓冲空间。
盲目扩产缺乏灵活性,在需求波动中易陷入被动,同时未能抢占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高地,使其丧失差异化竞争力,Northvolt的破产标志着欧洲试图摆脱亚洲电池垄断的努力遭遇重挫。
未来,全球电池行业或进一步向“成本控制+技术迭代”双强的亚洲企业集中,而欧洲可能退守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环节。
Northvolt的兴衰不仅是企业战略的失败,更是欧洲新能源雄心与产业现实脱节的写照。在全球化竞争与地缘政治交织的背景下,其教训值得所有试图重构产业链的国家与公司深思。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