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市场>>股市直播>>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再创新高难度加大,下周行情不容乐观

牛市初期的洗盘后,会诞生新的契机

热点精选:数字货币+先进封装+AI视频+光刻机

9月26日周五早间股市信息科技股王侯将相

商业观察:算法实验上市公司汇总(附股)

热点对冲与指数运行方式周末长阳突袭有无可能

第六感觉:如何解读大盘的假阳星呢?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新股前瞻|两年营收增百倍,光热发电龙头可胜技术能否保持高增长?

    2025-09-28 17:47:01 来源:智通财经 已入驻财经号
      

    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有一座令人惊叹的壮丽装置傲然矗立。在这片占地2.47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由27135台面积为20平方米的定日镜所组成的镜场,将太阳光精准聚焦到中央高达200米的吸热塔上,由此实现高达1.46亿kWh的年度发电量,这足以满足8万多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这壮观的景象就是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项目,其恢弘景象展现了科技与自然交融的神奇。据悉,这一光热发电项目的年发电量能够节约标准煤4.6万吨/年,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1万吨。

      

    而承建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这一项目的公司已在近日开启了上市新征程。智通财经APP观察到,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胜技术”)于9月24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作为我国光热发电行业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可胜技术已成长为产业内的领先企业。在2021至2024年中,我国共有26个光热发电项目已实质性开工且确定了聚光集热系统供应方,而可胜技术以1250MW的合计设计装机容量位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47.2%。且截至目前,可胜技术也是全球唯一服务业绩累计超过1GW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的聚光集热系统供应商。

      

    由此可见,可胜技术在光热发电领域拥有强大技术实力。而随着可胜技术开始冲击资本市场,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摆在了投资者面前,即如何给这家已成为光热发电龙头的企业估值?

      

    政策利好刺激下业绩迎来大爆发

      

    太阳能发电主要包括了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两种方式。光伏发电大众已颇为熟悉,而光热发电指的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有其独特优势,即自带储能系统,能实现电力输出的平稳可控,但缺点也较为明显,即初始投资成本高于光伏电站,且选址要求苛刻,需大面积平坦土地,因此建设项目区域通常位于偏远荒漠地区。

      

    根据技术形式的不同,光热发电又分为四大类别,分别是塔式光热电站、槽式光热电站、线性菲涅尔式光热电站、以及碟式光热电站。其中,塔式光热电站凭借更强的储热能力、更高的聚光比、更高的工作温度以及更低的发电成本,成为了我国光热发电市场自2016年以来的主流技术路线。在2022年至2024年中,我国的光热发电项目中,塔式光热电站的比例高达83.7%。

      

    成立于2010年5月的可胜技术便持续深耕于塔式光热发电,并已成为行业领先者。早在2013年,可胜技术便通过全资子公司青海中控开发、建设且并网运营了中国首座商业化塔式光热电站——青海中控德令哈10MW项目。同时,在2016年起启动的首批光热示范项目中,可胜技术成功实施并建成其中2项,电站运行状况良好,各项运行指标屡次刷新记录。

      

    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可胜技术是少数具备从项目开发、建设、到运 营的全过程核心能力的企业,其服务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项目是全球首个且唯一的实际发电量超越设计值的塔式光热电站。

      

    2024年11月,可胜技术的青海亿储格尔木350MW光热项目成功入围青海省2024年光热发电示范(试点)项目,该项目是目前全球单台机组装机容量最大的光热电站,是采用了行业首创的「三塔一机」方案的全新标杆电站,这持续巩固了可胜技术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而从行业层面来看,2023年是我国光热发电项目迎来显著加速的关键年份,4月《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结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尽快落地一批光热发电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

      

    在政策的支持鼓励下,我国光热发电站建设迎来爆发。数据显示,从2021年至2024年,国内共有20个塔式光热项目已实质性开工,设计容量总计2160MW。在光热发电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下,可胜技术作为行业领先企业从中获益,在上述已实质性开工的20个塔式光热项目中,可胜技术为其中的11座电站提供了聚光集热系统,这带动了公司商业化的加速,其业绩迎来了大爆发。

      

    据可胜技术招股书显示,得益于聚光集热系统的持续中标,公司2022至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2085万、8.58亿、21.89亿元,期内的净利润分别为-9125.9万、2.48亿、5.4亿元,实现了爆发式成长。至2025年上半年,可胜技术的收入为9.8亿元,同比增长31.54%,期内净利润为2.33亿元,同比增长13.11%。

      

    市占率遥遥领先,受益于行业成长的同时风险依存

      

    虽然我国光热发电项目开工自2023年以来有显著提速,但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受技术不成熟和产业链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项目 投资成本仍较高。但从长期来看,光伏和风电并网需要配置电池储能系统(BESS)和同步调相机,这些技术的降本潜力相对有限。反观光热发电,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规模效应的显现,单位千瓦投资成本有望稳步下降,使其在大规模储能应用中展现出显著的经济优势。

      

    弗若斯特沙利文表示,若储能时长达到6小时,光热发电(含熔盐储热)的度电成本为0.6512人民币/千瓦时,已低于光伏+电化学储能+调相机的度电成本0.761人民币/千瓦时,亦低于光伏+压缩空气储能的0.9244人民币/千瓦时。若储能时长达到14小时,光热发电(含熔盐储热)的度电成本将降至0.537人民币/千瓦时,相较另外两种模式仍有明显优势。

      

    我国光热发电市场累计装机容量已从2020年的538MW增长至2024年 的838MW,年复合增长率达11.7%。弗若斯特沙利文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快速下降,光热发电作为绿色经济可调度的能源形式,将在大型能源基地中主板大比例替代燃煤发电,这有望带动光热发电项目开发热潮,其预计至2030年我国光热发电市场的累计装机规模将上涨至17,713MW,2025年至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2.6%,到2035年将达到104,650MW, 2031年至2035 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43.3%。

      

    而从市场规模这一层面来看,中国光热发电市场规模(按收入计)已从2022年的19亿增长至2024年的160亿元,年复合增速102.7%。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未来随着建设规模的爆发,至2030年时的收入规模将达到775亿元,2025-2030年的年复合增速达35.9%。

      

    可胜技术作为塔式光热发电的领先者,其将受益于行业的持续快速成长。数据显示,在2021至2024年中国光热发电的聚光集热系统供应商中,可胜科技的设计装机容量为1250MW,以47.2%的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一名,且较第二、第三名的市场份额有显著领先优势。可以说,掌握了塔式光热发电聚光集热系统核心技术的可胜技术,凭借其领先技术,已成为了我国光热发电产业高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可胜技术也并非没有潜在的经营风险。首先,可胜技术的业绩增长与国家“风光大基地”项目的集中审批紧密相关。这种依赖政策驱动的发展模式,意味着公司的收入可能会随着项目审批节奏的快慢而出现较大波动。随着首批大基地项目进入建设中后期,若新项目审批速度放缓,可胜技术或将面临新增订单增长乏力的压力。

      

    其次,核心原材料如熔盐和反射玻璃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在光热发电行业,固定价格合同较为普遍,若熔盐和反射玻璃价格出现明显波动,可胜技术将增加的成本向客户转移的难度较大,这或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公司的利润空间。

      

    此外,可胜技术目前凭借技术的领先优势在市场规模上“一家独大”,但若排名第二的首航高科、第三的兰州大成在技术层面迎来突破,那么未来可胜技术的市占率或将逐渐下降,这也将进一步加剧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