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小米集团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实现总收入2800亿元,同比下滑14.7%;经调整净利润85亿元,同比减少61.4%。虽然营收和利润有所下降,但面对极其艰难的市场环境,小米的高端化战略取得了超预期进展,新业务也稳步推进。财报显示,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保持第三,达1.5亿台,智能手机ASP实现连续三年增长。MIUI月活跃用户也迎来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12月,全球MIUI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14.4%至5.82亿,持续的增长势头呈现与推动了公司韧性发展。
2023年,随着经济全面复苏,手机消费也有望全面企稳,对于纵深推进高端化战略的小米而言,2023年,也将如雷军所言,成为其“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
基本盘稳固
高端化战略渐入佳境
2022年,消费电子企业可谓经历了行业的“至暗时刻”。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1.7%,总出货量不足12亿,为九年以来的最低值。
“对手机行业来讲,经历了从芯片短缺到芯片过剩的供求的快速逆转,所以整个行业不同的水位快速上升,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加剧。”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尽管如此,小米仍凭借全球市场的本地化运营优势及良好的营销架构体系,摆脱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2022年,小米全球手机出货量为1.53亿部,市场份额继续占据全球第三,市占率为12.8%;在中国市场,2022年小米手机出货量3860万部,市场份额13%。
而就在需求收缩之时,手机厂商也在发力向上探索,高端化之战愈演愈烈。“对比之前其在中低端的竞争对手而言,小米的形象可以称得上是最好的,起码是最好的之一,所以,小米是最有可能向上进入高端机市场的厂家和品牌。”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小米抓住了这个机会,过去一年,高端化进展突出。2022年7月,小米推出首款同时搭载澎湃G1、澎湃P1两颗自研芯片的Xiaomi 12S Ultra,实现一英寸大底和徕卡影像审美的结合。2022年8月,小米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旗舰Xiaomi MIX Fold 2,重新定义折叠屏极致轻薄体验。
热度还未散去之时,小米又在四季度推出高端旗舰机小米13系列,再将高端进展推向新的高潮。Xiaomi13系列发布后截至2023年1月12日,在京东平台上的好评率超过99%。口碑出众带来了销量的爬升。Xiaomi13系列发布后,小米连续七周在国内4000-6000价位段的安卓市场中销量第一。
高端化战略的超预期推进,也助推了小米盈利能力的提升。财报显示,2022年Q4小米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ASP)同比增长超过14%,全年智能手机ASP达1111元,创下历史新高。可以说,小米主业扛过了这个寒冬,核心战略不仅未曾受到动摇,反而更加坚定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随着高端竞争力不断提升,小米全球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再次迎来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12月,全球MIUI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14.4%至5.82亿,延续不断增长态势。
通过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优质互联网服务生态,小米境外互联网业务亦保持迅猛增长,全年收入达68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Q4小米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9.4%,达1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并且占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比例同步提升至26.1%。
加大研发投入
创新技术成果斐然
那么,小米为何能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稳住阵脚并有所突破呢?通过财报,可以看出,“不吝研发投入”正是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小米承受了太多的质疑,如对于“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吗?”事实上,小米是一家非常重视研发投入的科技公司,哪怕是在全行业的寒冬中依然坚持初心。
财报数据显示,2022全年小米研发投入160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并预计未来五年(2022年—2026年)总研发达到超人民币1000亿元。同时,小米员工中研发人员的占比也在逐年提升,截至2022年12月,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的比例增至近50%。同时,小米在全球获得了3万件的专利,覆盖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一家综合毛利率不到20%的企业来说,这一投入力度实属不小。
实际上,“技术为本”是小米永不更改的铁律,工程师文化是小米基因里的底色。小米所有技术成绩的背后,是小米工程师文化的薪火相传,也是小米“十年如一日”的持续坚决投入正在不断开花结果。小米始终努力为工程师提供更宽广的发挥空间和更宽松的创新条件,让每个疯狂的想法都有实现的可能。
受益于此,小米创新技术成果丰硕,展现科技硬实力。2022年,在仿生机器人领域,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正式亮相;在电池技术领域,小米发布全新自研澎湃G1芯片,同时公布预研固态电池技术,改善充电体验,提升电池性能;在影像领域,小米携手徕卡,深度联合研发,启动影像战略升级;在新型显示领域,小米推出无线AR眼镜探索版,自研微手势交互,体验顺滑,应用流畅。
在备受关注的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小米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开辟新增长空间。2022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投入为人民币31亿元,汽车业务团队规模约为2300人。小米表示,维持智能电动汽车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的目标不变。
小米科技实力也获得国际市场认可,2022年10月,小米入选波士顿咨询(BCG)评选的“2022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名单,再次印证小米对技术立业的切实践行。
小米已现向好态势
加速步入新一轮向上发展周期
艰难的2022年已是过去时,对于小米而言,“2022年是我们非常富有挑战的一年,但同时也是我们能力脱胎换骨的一年。”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如是表示。
与此同时,一系列宏观指标显示,一切正在缓慢而有序地向好。近日,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均不同程度好于预期。
就消费来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此前同比下跌1.8%反弹至同比增长3.5%,春节后消费活动趋势延续至3月,3月前两周,18大城市的地铁客运量和百城交通拥堵指数均进一步反弹,其中前者从1—2月同比增长8.4%跃升至同比增长33%,后者从1—2月同比增长1.8%上升至同比增长3.6%。社会经济活动的逐渐活跃,为消费电子行业注入活力。
外部环境的改善于小米而言是巨大的利好。实际上小米也已感受到了回暖的迹象,小米线下零售业务显现复苏,2023年前两个月的月均单店GMV较2022年四季度增长超30%。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宏观环境会一步一步地好转,消费电子的市场也开始回暖,但是风险和挑战依旧存在,全面复苏依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面向未来,小米提出了规模与利润并重的经营思路,并且要注意提高我们内部的效率。”卢伟冰表示。
而小米也是这样践行的。小米瞄准更高水平发展,启动“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经营战略,同时成立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和集团人力资源委员会,在战略结构、运营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同步协调优化,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专业化的长期经营治理体系建设。两个委员会的成立将小米的内部协同和决策效率提升到了新的专业化管理阶段。这预示着小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宏观环境带来的逆风因素逐步缓解,消费需求和科技创新活力持续释放。随着小米推动创新业务落地,持续科技攻关和经营治理模式改善,公司有望加速步入新一轮向上发展周期。
财报发布后,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给予小米“增持”评级,里昂证券也继续维持小米“跑赢大盘”评级。东吴证券分析师张良卫在对小米最新财报进行点评时也表示,考虑到公司手机高端化仍在推进,造车有望提供远期增长动能,ChatGPT 等新下游出现,维持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