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市场>>股市直播>>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周五早间股市信息 短线与中线热点模式越发清晰

周线收官 晚间三大消息 近期北向资金增持榜

热点前瞻:智慧医疗+华为概念+IPV6+旅游服务

复盘:主线延续火热,行情能否再上台阶?

明日大盘还能上涨吗 黄老板:持续反弹!

神奇时间窗后展开新一轮上涨 3月23日市场最强热点

周五上冲此位置可高抛! 周四不黑,市场重启上攻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公募基金经理减负“提升业绩”,重点追踪明星代表作变化

    2023-03-24 20:00:09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证券市场周刊 特约 | 张鹏远

      

    开年以来,“一拖多”基金经理纷纷减负,减负的原因多种多样:部分是因为业绩下滑,部分是因为合规要求。预计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减负后,超额收益获取能力上升。笔者建议基金投资者重点关注明星代表作的变化,特别是重点关注减负前仍能保持较好业绩排名的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减负潮”再起

      

    原因各异提高业绩居多

      

    统计显示,全市场公募基金经理3377位,其中管理2只以上(A/C份额分开计算)的基金经理就多达3049位,基金经理管理基金产品的中位数是5只,更有多达25人管理基金超过10只。不过这种基金经理“一拖多“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今年以来共有95只主动管理型基金发生了基金经理的离任,除部分是因为业绩不好被淘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之前的基金经理“减负“。

      

    3月11日,鹏华基金发布公告,知名基金经理王宗合离任产业精选灵活配置基金,离任原因为“公司工作安排”。我们注意到,这已经是他今年以来离任的第8只基金,累计减负规模约63亿元,其中包括管理年限较长的中国50混合、养老产业股票等等。

      

    除他之外,永赢基金李永兴、中欧基金王健、博时基金沙炜等基金经理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所掌管的基金数量。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的“批量”减负更是令人瞩目。今年以来他卸任了包括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信澳核心科技混合、信澳先进智造股票型等3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其中,信澳核心科技混合今年以来获得16%的良好业绩表现,这表明并非是基金经理业绩不佳被动去职。

      

    目前公募全市场现有基金经理人数较去年同期上涨14.35%,整体仍处于上升期。具体来看,今年开年以来公募共离职53人,相比去年同期离职数量有所减少;同时,新增基金经理数为112人,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新基金经理前赴后继,让老基金经理减负成为时代大背景。

      

    基金经理普遍“减负”,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业绩下滑。确实我们也看到部分基金经理本来管理多只基金,却出现了清仓式卸任,再看其业绩却是显著下滑。像长城基金何以广、诺安基金蔡宇滨、博时基金林景艺皆属此例。

      

    二是规模效应。“规模是业绩的敌人”的说法还是普遍存在的,很少有基金经理能做到规模和业绩双击,当管理的产品过多且规模过大时,可能会出现策略的市场容量遇到瓶颈、旗下各个产品的持仓同质化等情况,从而导致业绩不达标,甚至出现净值大幅回撤。

      

    三是明星的营销效应。当基金公司为了扩大规模,以明星基金经理的名号做营销,实际运作中可能是基金经理助理甚至一些刚刚上任的新人在管理,而后明星基金经理也会卸任。

      

    四是行业监管层面也具有一定的约束。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中基协发布的《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工作指引(试行)》中明确表示,需合理调配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只(完全按照有关指数的构成比例进行投资的产品除外)。据统计,截至目前,公募偏股型基金中就有约25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在10只或10只以上。

      

        

      

    对大多数基金经理来说,减负行为仍然主要出于对管理基金的业绩考虑。一名基金经理管理过多的基金可能会对投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包括规模过大对业绩的影响,以及投资策略及标的出现高度同质化。如遇市场系统性风险,将会导致大量产品同时出现大幅回撤。因此,通过减少管理规模,基金经理可以更加专注管理手中产品,从而追求更好的投资业绩,更好掌控风险。

      

    减负基金经理轻装上阵

      

    公募圈“一拖多”顽疾亟待根治

      

    基金经理减负,而公司又未将他们管理的基金封闭,这就有可能在基金经理减负后,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个股的分析和挖掘,而被更多关注的剩余基金可能会比减负前更能做出超额收益。因此,投资者可紧盯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代表作(通常是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对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和操作思路保持更密切的关注。可以在发现业绩排名并未下滑情况下,做出申购或者追加投资的决定。

      

    基金经理的减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实现业绩的提升。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需要全面考虑基金经理的业绩、经验、团队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永赢基金李永兴、中欧基金王健、博时基金沙炜,上述基金经理业绩排名减负后仍然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

      

    但由于有前车之鉴,管理产品数量众多且业绩遭遇翻车的基金经理也不在少数,包括曲扬、张浩然、曾鹏、李晓星等人,投资者仍然要警惕一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个产品应接不暇的情况。

      

    以李晓星为例,其目前在管基金共10只(剔除C类份额基金),典型的“一拖多”式基金经理。其在2021年第一季度在管规模337亿元,第二季度就突破了500亿元(513.66亿元),直到现在也有430亿元的在管规模。伴随着规模上升,但却没有带来业绩的提升。据统计,截至3月14日,他管理的主动管理权益基金近2年亏损10.27%,显著落后于全市场指数的-1.36%。而今年以来的业绩-1.77%,在同类1692位基金经理中排1372位。

      

    从他的基金持仓也可以看出,他的多数基金持仓股较为相似,同质化严重,存在“克隆型”产品。尤其前五大重仓股有着较高的重复率,主要集中于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宁德时代、比亚迪、紫光国微等标的。通过计算,测出他的多只基金在近一年的相关性系数都在0.9以上,太过相似就可能造成一损俱损的现象,这也是投资人需要注意的。

      

    所以,当一位业绩亮眼的明星基金经理大量发布新产品时,基金投资者一定要擦亮眼。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些基金公司考虑更多的是自身利益,而不是基民的投资体验和投资业绩,这其实也是基金行业最大问题所在。

      

    (作者系爱方财富基金分析师。本文已刊发于3月18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立场,提及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