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市场>>股市要闻>>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海西:逆思维逻辑大胜A股重启上攻之路,积极进取

武人:明日拉响看多警报!大盘还能继续上涨吗?

复盘:7月21日市场最强热点强势指数再创新高!

市场主线正在渐行渐明!新高后的市场剑指何方?

如期企稳该跌不跌必然会涨21日利好及其影响个股

今天是大盘突破的最佳时机!短线反抽 仍须谨慎!

7月21日周三早间市场信息幽兰:7月21日早淘金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博时基金肖瑞瑾:遵循产业趋势,挖掘龙头企业的二次成长曲线

    2021-07-21 17:00:21 来源:证券之星原创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以下是博时基金肖瑞瑾对自身投资方法以及市场的精彩观点:

      "我们的投资多是以产业视角来触发。按照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一个明确的生命周期的界定,它究竟是处在早周期、中周期还是晚周期,对那些处在产业生命周期早期的、拥有无限未来可能性的企业,它的估值体系就会给的更加宽容、更高一些。"

      "优秀的商业空间未来一定可以实现从产品向服务的跃迁。回到企业本身,这也是企业的二次成长曲线,叫市场空间外延性。"

      "如果创业板设立两年左右开始成熟,指数进入牛市可能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那么我们认为科创板也有可能会复制创业板的走势。"

      "从下半年来看,我们认为市场还是处在一个转型过程之中,这也是跟我们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是非常一致的,科技科创这个行情的主线,应该是未来两年市场的主线。"

      "我们去迭代自己的投资体系,拓展能力圈,并不是因为科技行业的技术变革快,无论是一些新的技术对旧技术的取代,或者是新技术从0-1、从1-100的过程,这个时间维度都是以年来计算的,所以不用担心技术发展太快而被取代。"
        肖瑞瑾,2012年从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主题组投资总监助理、TMT投研一体化小组负责人兼基金经理。

      今年以来,震荡成为A股市场运行的主基调,在此背景下,经过长期调整后的科技股正因其业绩预期兑现及相关领域景气度持续高涨成为资金调仓换股的重要抓手,市场资金的追捧也宣告了科技股行情的“王者归来”。

      众所周知,科技股的筛选非常困难,需要投资者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抵御科技股的高波动率,这时候选择一名有专业背景且投资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才是最佳策略,笔者认为肖瑞瑾就是合适的人选之一。

      肖瑞瑾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系,多年来深耕科技创新、新兴消费赛道,是较早开始研究数字互联网领域的专业投资者,作为一名绝对收益出身的科技基金经理,他的投资经历覆盖完整的牛熊周期,在投资实战中对震荡下行行情管理能力尤其突出。

      Wind数据显示,其代表作,博时回报混合截至7月13日,管理以来总收益率为177.48%,年化收益率高达29.73%。

      肖瑞瑾的投资框架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说就是,“产业引领投资”。“我们所有的投资一定是以产业趋势出发,按照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企业的生命周期做明确界定。”肖瑞瑾阐述道。同时,他也会关注企业的竞争格局和二次成长曲线,力争挖掘出能够自我迭代的优质企业。

      此外,以肖瑞瑾为代表的博时科创团队也在研究时引入了一个新的研究框架,既“远期基本面研究”,新框架的引入可以更好的指导对科技行业估值体系的理解,为其在科技股投资中保驾护航。

      在交流的过程中,肖瑞瑾不断举出生动的案例,意在加深投资者的理解,他的分享接地气且干货满满,把科技股投资的问题讲的非常透彻,相信这次对话的内容会让读者获益匪浅,值得大家细细品读。

      以下为对话全文:

      证券之星:先聊聊您的投资框架?

      肖瑞瑾:其实投资框架我们用一句话说非常简单,就是产业引领投资,我们所有投资一定是要以产业视角来触发。

      我们为什么叫产业引领投资,而不是叫产业指导投资呢?因为产业和投资它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产业的信息固然对投资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不是绝对性的作用。如果说是产业决定投资,那么很多企业家完全可以去引导市场,但事实并非如此,产业会跟投资两端有一个区隔,我的理解是我们作为投资人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我们以一个产业链的维度、更长的时间维度来去对整个产业信息做一个分类、聚集、再分析跟投资结果的得出,这就是我们投资跟产业既有相关性又不太一样的地方。

      具体来说,我们是按照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一个明确的生命周期的界定,它究竟是处在早周期、中周期还是晚周期,对那些处在产业生命周期早期的、拥有无限未来可能性的企业,它的估值体系就会给的更加宽容一些,会给的更高一些,这是我们直观理解。相反的,对走在成熟期,或者说衰败期的企业,即使你会看到它的表观估值可能很低,但是因为它处在产业生命周期末期,它可能就没有办法享受到一个很高的估值。这是我们从产业信息向投资端信息的一个过渡。

      第二个是竞争格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格局,格局指的是你做这份工作、做这份事业的准入门槛高不高,竞争强度大不大,优势能不能长期维持,我们天生喜欢那些有竞争力的,持续革新自己的企业。

      这里再提一个小点,我们要有效的区分竞争力的来源是什么,真正的竞争力来源是企业的组织体系,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不断投入,所以人和技术还是最核心的,这个体系能不能持续不断的有创新,还是来源于能不能把人给管理好。

      第三个是行业空间的外延性,我们知道任何行业、任何公司做的事情无非是两种,一种是产品,一种是服务,服务就是说我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因此来说,我们对很多企业的商业模式看法是一样的,如果是单一的依靠卖某一样产品的企业,其实它的竞争力或者空间上是受限的,因为每个人他每天花的钱是有限的,不可能为一个产品去支付无限高的溢价。但是服务不一样,服务是有复购的、有粘性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买了一台电视机,可能是长期也不会随意更换,这是产品。但是付费去看电视机里频道的行为就是服务。

      所以,优秀的商业空间未来一定可以实现从产品向服务的跃迁。回到企业本身,这也是企业的二次成长曲线,也叫市场空间外延性。

      证券之星:能否谈谈远期空间基本面研究的内涵?

      肖瑞瑾:我们在跨行业学习消费行业和医药行业的时候,引入了一个新的框架,来解决我们对一些科技消费品公司估值定价的问题,可以分为四个点:第一点指的是可触达市场空间;第二点指的是企业的竞争力;第三点指的是你的用户粘性,或者叫复购率;第四点指的是企业的护城河,竞争壁垒要固化。而这四个维度也是我们通过研究消费品跟医药行业得出的一些精髓。

      那么对我们投资的指导意义就在于我们科技行业中部分的下游行业估值体系它可以用这个框架去解释。

      证券之星:您认为市场将进入远期空间差阶段,对个股的估值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肖瑞瑾:我自己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全市场的公募基金持仓的组合中前10大重仓股平均PE在过去7年都是在持续抬升的,所以高估值是所有市场投资人都面临的问题。

      我们认为这可能是跟整个人类经济的发展历程是高度相关的。举个例子,之前很多做投资的人都会看一本书,格雷厄姆的《证券投资》,那个时代,很多股票是破净的,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但未来随着人类的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随着货币的发行,整个资本市场再也不会回到当年破净的状态了,估值在一路往上走。这可能是整个人类发展一个大的宏观背景。

      所以,我们可能要适应这种估值不断爬升的情况,我们确实也会认为高估值会带来高波动,核心的应对方法还是回到刚才我们从产业引领投资的视角去思考,对于那些处在生命周期早期的企业,我们会给予他们一个更高的容忍度。

      面对高估值核心就是要做区分,哪些高估值是合理的,是有持续性的,哪些高估值是暂时的,不合理的,这点是可以通过人这个因素去做很好划分的。

      证券之星:您如何看待下半年科技板块的整体走势以及市场的风格转换?

      肖瑞瑾:最新的市场还是呈现出一个比较极致的走势。从数据可以看到,目前全市场比较火热的四个行业,分别是光伏、新能源车、半导体,还有部分有色(与锂电相关的一些上游材料),这四个行业的交易额目前已经占到了市场交易额的50%以上,可以说,目前市场处在一个比较极致的科技股行情之中。

      和任何时期一样,市场刚开始转型的时候它会有一个比较快的急转弯,等到市场逐步平稳之后进入到正轨阶段,所以我们认为市场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从今年上半年对科技板块比较压抑的状态快速转向认可状态。

      从下半年来看,我们认为市场还是处在非常明确的转型过程之中,这也是跟我们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是非常一致的,科技科创这个行情的主线,应该是未来两年市场的主线。

      当前市场转化的速度比较快,往后看随着资金逐渐平复,我们认为市场风格转向实际已经确认了。

      当下我觉得面对这种市场风格的切换,首先我们认为投资者一定要调整自己的研究跟投资的方向。我们也看到了之前很多消费的,或者医药一些防御的基金经理,在快速的学习我们这些科技行业的知识,我们认为这都是一些比较积极的、有利整个风格持续进行的信号。

      证券之星:您如何看待科创板的现状与未来?

      肖瑞瑾:提到科创板,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创业板,这两个市场被经常被大家拿来比较。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数据,目前科创板整个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家,总市值接近四万亿人民币。

      创业板在刚上市两年的时候,也差不多是类似体量,200多家上市公司,3万亿不到的市值,这两个市场从时间维度上看,它是类似的。

      再看一下市场的表现情况,2011年创业板设立,2013年开始,创业板指数就进入长达两年的牛市行情,一直涨到2015年的6月份见顶。如果创业板设立两年左右开始成熟,指数进入牛市可能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所以,我们认为科创板也有可能会复制创业板的走势。

      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核心还是与整个市场的不断成熟有很大关系。科创板的上市公司经过两年的时间,逐步被投资者所接受和认同,价值被发现,特别是一些主导性产业都在科创板里有所体现。科创板最大的两个行业半导体和生物医药,这都是目前政策非常鼓励的创新的新方向。

      其次,再看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本身,最大的特点是企业的高管的个人素质非常高,他们的平均年龄也非常年轻,另外,再给大家提供一个数据,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中有30%是博士学历,相比主板11%的含博率,科创板是主板的三倍以上。

      我们认为科创板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证券之星:当前相对看好科技创新进程中的哪些板块?

      肖瑞瑾:首先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分为两部分,科技创新这个板块,从比较广义的范围去看,我们会把它分为四个方向。

      首先是,信息技术创新,比如半导体、计算机等行业。

      第二是,能源创新,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第三是,消费创新,我们看到很多新兴的消费场景,实际上是很有科技含量的。

      第四个是更加广义的创新,叫工业创新,像原来的一些生产组织方式可能是离散的或人工为主的,未来变成智能工厂、无人工厂就属于工业创新。

      我们认为当下的投资机会并没有结束,信息技术创新、能源创新是目前市场最为追捧的两个方向,我们认为整个创新的浪潮还没有结束。

      往后看,我们认为下一步会是同中国未来的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类型结构高度相关的一个创新方向。

      证券之星:您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系,具备电子和计算机深厚的技术背景会为您的投资带来什么帮助?

      肖瑞瑾:我觉得最直接的帮助是我的思维体系和价值观,首先看思维体系,我们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其实是以科学出发的视角,比如说我们在判断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先看它的底层技术,它的科学理论是不是能够站住脚,我觉得这种科学素养对我们投资很有帮助。

      第二是价值观,从专业视角出发的话,我们更加相信这个技术对人类的推动和造福的作用。

      此外,专业背景对我们直接理解上市公司的产品、技术、商业模式也有好处,不过我们也要关注一个技术是否能够成熟应用,不仅仅是和技术好坏有关,还和经济性、成本性、易用性是高度相关的,这也是我这几年在努力加强的地方。

      证券之星:科技行业技术变革相当快,在投资实践过程中您的投资体系有什么迭代吗?您是如何拓展自己能力圈的?

      肖瑞瑾:其实我们拓展能力圈,并不是因为科技行业的技术变革快,其投资跟产业不太一样,产业发展可能会很快,但投资反而是一个比较慢的变量。

      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我们做科技的基金经理都是要唯快不破,这个问题是有思维定势的,我们看到很多科技类型组合的基金,它的换手率其实并不高,并不是唯快不破,市场可能会出现很多热点,但是我们想从这里面提炼出来一些长期的趋势,无论是一些新的技术对旧技术的取代,或者是一个新的技术从0-1、从1-100的过程,这个时间维度都是以年来计算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技术发展太快而被取代。

      举个例子,现在大家都很关注的光伏,还有新能源汽车,其实在2016、2017年的时候,市场都已经给予了一个非常高度的研究和关注,并不是说今年新冒出来的。这是一个长达接近5-10年的周期,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说一定要快,但是,我们确实需要去做一些投资体系的迭代跟拓展的能力圈。

      首先,我们迭代投资体系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一批企业家崛起,本身对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与时俱进。

      第二个我们怎么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对于我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多听多学多问,去听一些优秀的同行、优秀的基金经理的一些感想,市场永远不缺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他们的很多观点很有见地,都值得去学习。二是多听,我们要听企业家的声音,听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听产业的想法是什么。我觉得最核心的是多学,学一些相关的行业,或者周边的行业,或者其他行业一些类似的框架,从里面去吸取一些营养和见解。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