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市场>>股市要闻>>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巡航:六月只有上涨一条路五域:六月操作值得期待

一狼:等待周末一重大消息武人:下周警惕这种走势

彬哥:小阳收官六月会怎样先河:大盘继续震荡上行

龙头:注意节奏可高抛低吸浩瀚:下周大盘震荡盘升

展锋:有意想不到的行情吗風雲:六月行情或要变天

罗惟忠:多行业内龙头显现龙一:六月指数会逆转吗

中和:大盘六月会比五月好第六感:六月会有起色吗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双轮驱动 外资投资中国债市提速

    2020-06-01 07:13:3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已入驻财经号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在收益优势与政策红利“双轮驱动”下,境外投资者近来持续加仓中国债券。机构人士日前表示,当前中国债券收益率仍具备显著吸引力,中国债市开放也在不断取得新进展,外资持续增加对中国债市投资将是长期趋势。

      外资持续加仓

      2015年以来,外资显著加大对中国债券投资力度。2014年6月首次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为境外机构在岸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为4367.76亿元,到2020年4月末已达20011.36亿元。自2018年12月以来,该数据连增17个月。结合上海清算所数据,截至2020年4月,境外机构持有的在岸人民币债券规模已达23114亿元。

      今年以来,在疫情突发、海外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的复杂形势下,外资没有停下加仓中国债券步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净买入542亿元中国债券。2月,净买入额增至1271亿元。3月,海外疫情蔓延、全球股债齐跌、美元流动性紧张,外资净卖出中国债券4亿元,但到了4月,外资净买入额又迅速回升至1414亿元。

      稳步扩大开放

      较高收益率仅是诱因,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债券,与中国资本市场稳步扩大开放是分不开的。

      自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引入境外机构投资者以来,中国债市开放不断取得进展。10年前,只允许境外央行等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如今,几乎各类合规境外机构都具备准入资格。特别是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北向通”的先后推出,极大拓宽了外资进入中国债市的渠道。

      国际主流债券指数纷纷开始纳入中国债券,提升了中国债市“曝光度”,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此外,人民币国际化也与债券市场开放相辅相成。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催生境外机构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和风险对冲需求,推动境外资金配置中国债券。

      外资流入长期趋势不改

      近期,中国债市对外开放又取得新进展。5月7日《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发布,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额度管理要求、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管理等,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

      国盛证券策略团队认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限额落实取消是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标志。逐步放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限额及外资投资比例限制,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必经之路。

      景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团队近日发布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债市等的兴趣日渐浓厚。“这是个长期趋势。中国债券是今年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之一。”景顺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师兼宏观研究主管Rob Waldner表示。

      景顺固定收益亚太区主管黄嘉诚指出,欧洲、中东、非洲及北美投资者也在不断提升对中国债券的配置比重,预计未来三年这一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DF407)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