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A股煤炭板块拉升,成分股安泰集团(600408.SH)、宝泰隆(601011.SH)涨停,大有能源(600403.SH)、晋控煤业(601001.SH)、中煤能源(601898.SH)等个股跟涨。
消息面上,近期,受冬季用煤需求增加,供应限制等因素驱动,煤价上涨,12月份供给或再度出现缺口。
方正证券指出,当前煤炭行业的供给侧收紧成为投资主题,四季度迎峰度冬需求下,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有望扭转,煤价也有望继续提升,伴随着供给收缩、需求起量,煤炭供需格局或有所好转,未来也可展望对于进口煤的限制。
冷冬预期点燃用煤旺季
煤炭需求的“淡季不淡”为价格上涨奠定基础,而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冷冬预期更让市场对旺季需求充满想象。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12月至2026年2月,拉尼娜现象持续概率达71%,历史数据表明此类气候事件将使我国中东部气温较常年偏低2-3度,冬季取暖需求增幅可能达15%以上。
异常天气已提前激活用煤需求。10 月以来我国出现“南热北冷”奇观:南方福建、浙江等地高温突破历史同期纪录,空调负荷居高不下;北方北京、内蒙古等地最低气温提前两周跌破冰点,陕西、河北等12个省份提前启动供暖。
双重刺激下,沿海电厂日耗煤量同比增幅超15%,10月中旬当周全国燃煤电厂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10.7%,电厂库存可用天数从32天降至26.6天。
非电行业需求同步发力。化工、冶金行业迎来生产旺季,鄂尔多斯块煤因性价比优势成为油头化工的替代原料,采购量环比增长20%;钢铁企业焦煤补库周期启动,200万吨以上规模焦企开工率升至79.18%,进一步放大煤炭消耗缺口。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5年中国煤炭需求将增长1%,其中电力行业用煤占比将突破70%。
供需天平将进一步倾斜
与旺盛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持续收缩的煤炭供给。
自7月国家能源局启动煤矿超产核查以来,供给端收缩效应逐步显现:8月全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9亿吨,同比下降3.2%;9月产量虽微增至4.1亿吨,但仍连续三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
国泰海通证券测算,受“反内卷”政策影响,7-9月全国煤炭产量较过去18个月均值减少1000万吨/月,预计四季度单月产量将维持在3.9亿至4亿吨,全年产量或同比减少5000万吨至47.5亿吨。
多重因素叠加下,12月煤炭供给缺口风险正在累积。从需求侧看,随着“双重拉尼娜”现象显现,北方供暖需求将进入峰值期,预计全国日均耗煤量将从10月的1200万吨升至1400万吨,单月用煤量将突破4.2亿吨;化工、冶金等非电行业年底赶工也将使需求维持高位,预计12月煤炭总需求将达4.5亿吨。
供给端则难有实质性改善。安监考核巡查将在12月进入关键阶段,主产区产能释放受限格局难改,预计单月产量维持在3.9亿吨左右;进口方面,国际煤价与国内价差收窄至10元/吨,进口商采购意愿低迷,预计12月进口量难以突破4500万吨。综合测算,12月煤炭供需缺口可能达1500万吨至2000万吨,为年内最大月度缺口。
龙头企业优势显著
市场层面,煤炭股的高股息属性成为资金避风港。国泰海通证券指出,煤炭行业周期底部已确认,供需逆转将推动板块估值修复,建议关注中国神华、陕西煤业等具备资源优势的龙头,以及兖矿能源等兼具煤化工弹性的企业。
其中,中国神华2024年公司煤炭保有资源量达343.6亿吨,可采储量150.9亿吨,能支撑开采50年以上。核心的神东矿区储量占比达45%,主产高热值动力煤,平均热值5730大卡,远高于行业平均的4800大卡,且硫分低于0.6%,煤质优势显著。此外,2025年收购的杭锦能源,还为其新增了多座已投产和在建煤矿的资源储备。
截至 2024 年末,陕西煤业煤炭资源量达179.31亿吨,可开采储量102.46亿吨,可开采年限超70年。其97%以上的煤炭位于优质采煤区,煤种为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的中高发热量优质动力煤和气化煤,适配电力、化工、冶金等多行业需求。旗下还有“黄灵牌”“玉华牌”等多个省级优质煤炭品牌。
兖矿能源整体煤炭产能雄厚,年产能达1.6亿吨,2024年商品煤产量1.42亿吨,同比增长7.86%,商品煤销量1.36亿吨,同比增长7.31%。2025年上半年在行业煤价下行背景下,其商品煤产量仍逆势增至7360万吨,同比增幅6.54%,创同期历史新高。除陕蒙基地外,澳洲基地2024年产量4229万吨,山东基地产量稳定在3700 - 4000万吨,新疆基地也在推进产能释放,多基地协同保障了整体产销规模的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