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市场>>个股资讯>>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玉名:热点的躁动,正是节后切换的预演

热点精选:储能+有色金属+智能运输+固态电池

周末释放利好,持攻守兼备方向过节!

国产GPU摩尔线程上会通过小米的改变和期待

周一早间市场信息节前急跌胆子可以大一点!

再创新高难度加大,下周行情不容乐观

9月26日周五早间股市信息科技股王侯将相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抓住新能源车“免税末班车”!电池板块早盘掀涨停潮,产业链公司哪家最赚钱?

    2025-09-29 15:00:01 来源:览富财经网 已入驻财经号
      

    9月29日,A股电池板块早盘强势拉升,成分股万润新能(688275.SH)、湘潭电化(002125.SZ)、天际股份(002759.SZ)、石大胜华(603026.SH)涨停。

    消息面上,财政部等三部门昨日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明确2024年至2025年购置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每辆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政策利好带动板块情绪回暖。

        

    新能源汽车消费拐点将至

    日前,“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将于2026年1月结束”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2023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公告,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购买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也就是说,2025年是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最后一年,2026年1月1日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据了解,目前,我国车辆购置税税率为10%,如果减半征收购置税,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实际征收税率将维持在5%的水平。

    随着政策窗口逐渐收窄,消费者纷纷抢抓政策红利,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一波销售热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今年汽车市场将得益于政策“末班车效应”,新能源汽车减免车辆购置税即将退坡,消费者会抢抓下半年的窗口期,这将带来有效增量,全年车市表现都会较强。

    此次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在原有政策基础上进行了延续和优化,将免征购置税的额度上限提升至每辆3万元,这一调整无疑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更强的政策动力。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持续,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还有望进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

    动力电池企业最直接受益

    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的“末班车效应”,也引发部分业内人士对市场波动的担忧。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如果以15万元新能源汽车为例,在明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半之后,将与今年有7500元的差价,“这就会带来一些可能我们不可预料的,包括产业链上的供应链、运输、物流、零部件都会出现能力不足,包括产能等。”

    这也侧面证明运输、物流、零部件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以及整车企业将迎来一次订单与销售额的大幅增长。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动力电池企业。随着主流车企销量提升,电池需求将同步增长。一方面,电池企业会迎来更多的订单,推动其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电池企业会加大在研发和生产上的投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寿命,从而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性能;另一方面,电池需求的增长也将带动上游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如锂、钴等关键金属的开采和加工,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机构表示,未来可重点关注以下类型企业及核心方向:一是具备技术壁垒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关注其产能扩张进度与新型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研发转化能力;二是上游关键原材料供应商,特别是锂、钴、镍等资源品企业的资源自给率及成本控制水平;三是高成长性的零部件企业,聚焦IGBT芯片、车载雷达等智能化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进程;四是整车制造企业,重点考察其新能源车型迭代速度与市场份额提升潜力。此外,具备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在供应链稳定性与海外市场拓展方面的表现也值得持续跟踪。

    千亿龙头引领中小企业谋突破

    根据同花顺,目前A股电池板块共有成分股101只。

    从市值分布来看,市值超过千亿的龙头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庞大的生产规模,在行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们不仅引领着技术创新的方向,还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其中,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业务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电池回收利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多年排名全球第一。截至2025年9月26日,总市值达17352.53亿元。

    比亚迪是一家涵盖汽车、电池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企业,在锂电池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应用。其锂电池产品不仅应用于自身的新能源汽车,还供应给其他企业。截至2025年9月26日,总市值为9781.84亿元。

    市值在百亿级的企业则多以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细分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比如专注于特定类型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或是为特定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例如,天齐锂业是全球知名的锂矿开采和锂化合物生产企业,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储备,为锂电池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供应。截至2025年9月26日,总市值达734.77亿元。

    天赐材料是国内电解液领域的龙头企业,其电解液产品市场份额较大,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展锂电池材料的其他领域。截至2025年9月26日,总市值达654.13亿元。

    此外,还有大量市值相对较小的成长型企业,它们虽然目前规模有限,但凭借灵活的机制和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正积极投入研发,试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例如,宁新新材主要从事锂电池用高性能负极材料前驱体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2025年9月26日,总市值达13.95亿元。

    科隆股份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包括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等。截至2025年9月26日,总市值达17.26亿元。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