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市场>>个股资讯>>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周四早间市场信息宁王再创新高,阿里芯片超英伟达

两只靴子落地:降息符合预期·谈判超出预期

热点精选:无人驾驶+AI算力+国产芯片+人形机器人

玉名:美联储降息兑现,热点蠢蠢欲动

丝杠产品上下游公司梳理强势攀升明天再创新高

股心:强势迎接落地,新行情能否开启?

明天大盘会向上突破吗今晚大消息 四大题材领涨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AI驱动+自主可控”双主线驱动,半导体板块集体爆发

    2025-09-18 14:00:02 来源:览富财经网 已入驻财经号
      

    9月18日,半导体板块震荡拉升,瑞芯微(603893.SH)率先涨停,新相微(688593.SH)、灿芯股份(688691.SH)等个股跟涨。

    消息面上,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达到3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中国大陆销售额达到113.6亿美元,同比下降2%,环比增长11%,以约34.3%的份额稳居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利好消息持续催化

    近段时间以来,半导体领域事件催化明显增多。一方面,我国对美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短期有望降低国内模拟IC企业承受的竞争压力,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中长期来看,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竞争加剧,国产芯片全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另一方面,国家大基金三期首个产业投资项目浮出水面,目标直指三维集成设备领域。

    基本面上,连续两个季度国产半导体设备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东方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代工产能稼动率饱和反映了产能扩充的充分需求支撑,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长期规模有望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上,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浙商证券认为,中美半导体贸易摩擦再升级,聚焦国产龙头投资机会。短期直接带动模拟芯片产业链,长期政策驱动+产业内生需求有望驱动国产化率持续提升。该机构同时指出,长存三期(武汉)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近期注册成立,或是其扩产的重要标志,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此外,近期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整合案例增多,目前已有近20家半导体领域的上市公司公布了并购重组计划或进展,覆盖了晶圆代工、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等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

    AI驱动+自主可控,双主线驱动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AI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先进工艺产能持续扩张。根据机构的测算,未来几年全球半导体制造业产能预计将以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根据SEMI的数据,2025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将实现同比7.4%的增长,达到12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而在先进逻辑、存储以及技术转型等多重因素的积极带动下,2026年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有望进一步攀升至1381亿美元。

    行业增长韧性凸显,全球半导体市场持续受益于AI算力、数据中心、汽车半导体等长期需求,中国半导体产业凭借研发投入与产能提升,有望在AI时代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东莞证券表示,人工智能需求仍然旺盛,内资晶圆厂先进制程扩产持续推进,而设备、材料、AI算力、存储等领域国产创新进程有望继续深化,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并购重组与H股上市加快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

    国投证券认为,今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保持高景气,中国板块表现突出。增长主要来自两大动力: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带动代工需求增加,以及设备、材料、零部件等环节国产化加速。外部环境加速国产化进程,国内半导体IPO与并购活跃,资本助力产业升级,龙头企业通过整合稀缺技术增强竞争力。该机构表示,行业有望延续“AI驱动+自主可控”双主线发展。

    从盘面表现看,半导体板块近期连续拉升,今年以来累计上涨43.91%。9月18日上午,整个板块再度爆发,中午收盘,汇成股份(688403.SH)涨19.99%,华海诚科(688535.SH)涨15.34%,中微公司(688012.SH)涨14.86%。此外,瑞芯微、闻泰科技等个股收获10CM涨停。

    国内半导体设备行业加速崛起

    国内方面,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行业作为重要的国产替代领域,具备国产化率较低、替代空间较大的特点。随着国内先进制程工艺持续迭代,AI芯片有望逐步转向国内晶圆代工,半导体产业链整体升级步伐正在加快。

    根据2025年半年报及行业调研数据,中国半导体设备头部企业从成熟制程(28nm)向先进制程(5nm)迈进,相关企业在新兴技术持续突破。

    在刻蚀、薄膜沉积领域,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公司表现亮眼。其中,中微公司5nm CCP刻蚀设备通过了国内存储头部厂商验证,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在国内逻辑产线新增设备中占比大幅提升。拓荆科技(688072.SH)在薄膜沉积设备方面取得进展,14nm SACVD(次常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中芯国际产线成功替代应用材料的同类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

    在清洗、封装设备领域,盛美上海、新益昌紧密绑定AI芯片需求,市场份额持续攀升。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国内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也让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