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本周南向资金转为流出86.9亿港元(vs. 上周流入72.7亿港元),日均流出17.4亿港元(vs. 上周日均流入18.2亿港元)。其中,周一净流出185.3亿港币,为2021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流出。个股层面,增持最多为建设银行(00939)、中国银行(03988)与招商银行(03968)等,但减持腾讯、小米集团与中芯国际等。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4月中旬以来,南向流入明显放缓,近期甚至转为净流出。例如,本周流出86.9亿港币,创2024年2月初以来最大单周流出,5月至今流出14.2亿港币,也是2023年6月以来首次月度流出。
南向近期流入放缓甚至转为流出的可能原因包括:1)市场情绪修复到位,部分投资者获利回吐;2)此前强劲的流入反而有些亢奋和透支,尤其是过度强调“南向定价权”,且南向流入主力是个人和交易资金,易受情绪和市场本身影响;3)港股配售激增,以及部分龙头个股业绩不及预期;4)公募业绩比较基准新规,可能引发情绪波动。截至一季度,内地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持仓为30.8% vs. 比较基准中港股相关指数权重均值16.5%,约70%的基金较基准超配港股。
上述变化也印证了此前的分析。3月以来,南向资金成为港股资金面的主力,其中又以交易和被动资金(个人)为主,但作为机构的公募与保险等的“子弹”可能并没有想的那么多。测算后续年内相对确定的南向增量约为 2,000-3,000 亿港元,全年累计流入8,000-10,000 亿港元左右。
往前看,长期配置价值仍在,但短期有波动也属正常。此外,主动权益公募占南向仅9.6%,且如果依然被视为有alpha机会,也未必一定引发大幅调仓。
外资方面,EPFR口径(截至本周三):
主动外资流出扩大,流出A股1.0亿美元(vs. 上周流出0.4亿美元),流出港股和ADR 3.3亿美元(vs. 上周流出1.2亿美元);流出较多的为专注中国与新兴市场等类型基金。
被动外资加速流入,A股流入4.0亿美元(vs. 上周流入2.6亿美元),港股和ADR加速流入12.3亿美元(vs. 上周流入3.7亿美元),流入主要是专注中国与新兴市场的基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