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3月车市需求表现符合预期,环比增长趋势强劲,批发零售数据均实现10%左右同比正增长,其中出口(含整车和CKD)39.1万辆、同比下降,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回升到51.1%,经历1-2月渗透率的阶段性下行,呈现出由以旧换新叠加新车型驱动共同带动的强劲回升。往前看,为国内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力度强劲,供给端4月上海车展以及围绕车展密集展开车型发布活动,均有望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催化剂。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3月数据符合预期,新能源渗透率回升
3月车市需求表现符合预期,环比增长趋势强劲,批发零售数据均实现10%左右同比正增长,其中出口(含整车和CKD)39.1万辆、同比下降,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回升到51.1%,经历1-2月渗透率的阶段性下行,呈现出由以旧换新叠加新车型驱动共同带动的强劲回升。
结构上看,以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为代表的狭义插混表现持续较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多线并举”策略的实施,厂商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达到18家(同比+2家,环比+3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92.7%(上月92%,去年同期88%),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集中度持续提升。
1Q销量同比增长,促内需政策持续发力,期待上海车展带来新一波催化
1Q25零售/批发累计销量达到512.7/627.6万辆,同比分别+6.0/11.3%;其中1Q25国内新能源车累计零售销量达到242万辆,同比+36.4%,在2024年春季价格竞争带来2-3月需求低迷的基础上,如期实现了同比较大增幅。展望一季度业绩表现,车企及产业链分化,其中特斯拉等受车型周期弱化影响环比降幅较大,比亚迪、小鹏、吉利、零跑等同环比表现强劲,对应产业链标的亦有相同趋势。
往前看,为国内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力度强劲,供给端4月上海车展以及围绕车展密集展开车型发布活动,均有望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催化剂。
关税对产业链影响仍需观察,长期全球化战略仍在稳步推进
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市场占比较低,其中中国自主品牌基本无美国市场销售,因此对车企直接影响程度较低,但需要关注相关的关税政策落地对采购成本的进一步影响;产业链环节,部分美国收入占比高的公司跌幅较大,实际关税敞口比较有限,但同样仍需关注全球贸易政策的持续变化。长期来看,供应链安全有望成为重要议题,汽车产业全球化战略挑战和机会并存。
投资建议
市场环境变化剧烈,建议关注:1)高股息防御性板块,例如客车、重卡等;2)外需依赖度低板块,例如二轮车;3)1季度业绩强劲的车企。
风险因素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低于预期,价格竞争激烈,出口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