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XBC路线在光伏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据测算产品性价比提升明显。HJT路线市场份额稳中有进,成本方面,预计到年底成熟产线上HJT组件总成本有望降至0.67元/W以下,相比同期TOPCon组件成本缩窄至0.03元/W左右。该行看好全年新技术相关标的在光伏板块中的投资机会,当前时点建议关注以下三条主线:1)有望率先实现盈利修复的头部TOPCon电池企业;2)更具“成长”标签的新技术类设备/组件厂商;3)少银/无银金属化浆料方案供应商。
国金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TOPCon路线:电池组件盈利持续修复,头部产能升级有望加速出清进程
随着分布式结束全额上网时代及新能源全面入市的政策节点将近,Q1后半段开始终端需求持续向好,产业链中下游价格随之修复,根据infolink,2月中旬以来,硅片/电池/组件环节涨幅中枢分别为7%/13%/7%,各环节盈利持续修复,其中TOPCon电池片环节根据该行测算,头部企业210R电池片已有1-2分/W净利,综合考虑各型号产品出货比例后,整体仍在盈亏平衡以上,率先实现阶段性盈利转正,技术优势十分明显。同时2025年TOPCon提效降本预期乐观,边缘钝化、栅线优化、背面poly减薄、多分片等技术导入有望助力TOPCon电池效率提升0.5%以上,根据该行测算,截至Q1末头部企业TOPCon电池非硅成本约0.14元/W,预计年底有望降至0.13元/W以下,根据该行判断,TOPCon后续效率提升所需研发投入及资本开支将会进一步分化TOPCon阵营内部的竞争力,产能的成本曲线将会愈发陡峭,龙头企业优势将会进一步放大。
XBC路线: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据测算产品性价比提升明显
截至2025Q1,全行业BC落地产能接近50GW,在建产能接近45GW,除隆基、爱旭及其合作企业外,陆续有其他头部企业开始加入。效率端,根据TaiyangNews,2025年3月隆基、爱旭、Maxeon量产组件效率均迈上24%,高效产品开始持续投放市场;需求端,一季度央国企BC标段规模约1.1GW、占总招标量的3%,央国企集中式项目对高效BC组件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价格端,根据infolink,一季度BC组件较TOPCon组件溢价维持在0.05元/W左右;成本端,根据该行测算,ABC组件总成本约为0.73元/W,与TOPCon成本差距缩窄至0.05元/W左右,预计到年底ABC组件总成本有望降至0.68元/W以下,相比同期TOPCon组件成本缩窄至约0.04元/W。
HJT路线:760W+俱乐部达成提效路线共识,市场份额稳中有进
截至2025Q1,14家异质结760W+俱乐部成员产能总规划超100GW,实际落地约40-45GW,除华晟、日升外,其他企业产能相对分散。效率端,根据TaiyangNews,同版型HJT组件量产功率比TOPCon最多可高出20W,2025年3月760W+俱乐部提出“异质结领跑计划”,预计到2026年初HJT组件量产功率提升至750W左右;需求端,HJT已进入年出货量近15GW的规模化阶段,2025年各央国企HJT招标规模同比扩大,Q1招标量达到2.1GW+;价格端,一季度同版型HJT组件较TOPCon溢价约0.05元/W左右;成本端,根据该行测算,HJT组件端总成本约为0.73元/W,与TOPCon成本差距缩窄至0.05元/W以内,预计到年底成熟产线上HJT组件总成本有望降至0.67元/W以下,相比同期TOPCon组件成本缩窄至0.03元/W左右。
金属化工艺:少银/无银化大势所趋,降本侧重点从湿重转向干重
截至2025年3月26日,Q1沪银价格上涨11%至8345元/kg,光伏银浆价格上涨10%至8199元/kg,现阶段银浆耗量下降已接近极限,贱金属替代方案才有望带来更大的降本和盈利空间,其中银包铜浆料已成熟应用于HJT电池,Q1晶科&帝科提出用于TOPCon路线的银铜电极方案,根据该行测算,银铜电极导入背面,电池金属化成本有望下降0.01元/W以上;聚和铜浆在各技术路线上的验证稳步推进,根据该行测算,铜浆导入TOPCon背面,电池金属化成本下降可超过0.02元/W。
风险提示
装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技术导入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