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市场>>个股资讯>>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梁祝:延续反弹还是再度调整 4月20日市场最强热点

大盘冲高回落为哪般呢? 江南:盘前个股操作思路

高远:A股有望迎来周反弹! 找到最佳的上车机会

天机:周三股市走势分析牛妈:回落构造小级买点

武人:周三切莫乱动 题材轮翻开花,回踩进短线多

多数个股注定被边缘化! 洗盘无忧,多方蓄势待发

4月20日擒牛姐复盘 严为民:五月这些方向将启动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特斯拉手握数据“不妥协” 不惧检测有“天然优势”?各方评论:继续“傲慢”只能收获“偏见”

    2021-04-20 19:52:01 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原标题:特斯拉手握数据“不妥协”,不惧检测有“天然优势”?各方评论:继续“傲慢”只能收获“偏见”

      频繁“出事”、频繁“甩锅”的特斯拉,这两天又遇上事了……在上海车展首日被车主“车顶维权”不说,随后的“傲慢”回应也迅速引来各路网友不满,甚至出现多家官媒发声批评: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

      不得不说,眼下国内的电动汽车检测领域依旧存在一定“盲区”,但在相关技术迎头赶上的背景下,特斯拉要继续“傲慢”,也别怪中国消费者接下来抱有越来越多的“偏见”了!

      特斯拉回应被指“傲慢”

      官媒: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

      消息显示,4月19日上午,2021上海车展的开幕首日,一名特斯拉女车主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站在车顶维权,很快成为舆论焦点。

      但对于车主的愤而维权,特斯拉方面的态度则显得相对“傲慢”,在白天#特斯拉中国副总裁回应车展维权事件#时强调“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我们自己的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后,深夜的官微回应又再次强调“不妥协”,表示这是“我们的态度”。

      于是乎,相关消息迅速在网上炸锅,引来无数网友评论。

      不止网友,新华社也对特斯拉的傲慢态度进行了点名评论: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面对消费者的质疑,车企不能只强调客观因素。作为汽车行业的“明星”品牌,特斯拉对质量的自我要求、对用户的承诺需要与市场期待相匹配,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对企业而言,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正道。

      中国政法委公号“长安剑”更是指出:从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特斯拉如同一个“流量明星”一般,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从未间断。但迄今为止,特斯拉的回应很难让人心服口服。不论是否妥协,特斯拉都必须面对中国客户的拷问:明知隐患却置若罔闻,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碰碰拉”继续在路上当“隐形杀手”,无视公共安全风险,不在乎“赚中国人钱、撞中国人命”,试问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何在!

      另一边,#上海车展爬上车顶女子被行拘##特斯拉车展维权车主道歉#等话题接连引爆。

      不少网友都评论表示,车主采取的方式虽不可取,但其维权的行为本身依旧值得支持。

      最终,虽然特斯拉方面表示“不妥协”,但消息曝出当晚,美股特斯拉的股价就已出现下跌,截至收盘报714.63美元,跌3.40%,市值蒸发超1500亿元人民币。

      电动汽车检测成盲区?

      车主不满“只有一家机构能做鉴定”

      除开特斯拉的“傲慢”,此次事件曝露出的电动汽车检测“盲区”,也成为了不少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像是此次女车主“车顶维权”期间,就有网友质疑该车主“为何不愿接受第三方检测?”随后很快评论指出,是因为这个第三方“是特斯拉指定的第三方。”

      根据特斯拉随后的解释,该车主为此前2月发生的河南安阳超速违章事故车主,而早在今年3月,该车主便曾声明称:不是不接受第三方检测出机构鉴定,而是难以接受“只有一家机构能做鉴定”,希望找到双方都认可的权威检测机构。

      对此,川恒律所林连刚律师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维权的痛点之一便在“电动汽车”,目前能检测新能源车的机构数量不多,也更难找到令公司和车主均能认可的检测机构。如果换成传统燃油车,由于有大量成熟的权威机构存在,只要走正常流程的话,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出报告,然后根据检测的具体结果、三包的相关规定等,便能合理维权解决问题。

      此外有分析指出,特斯拉车主想要维权,眼下还存在两大“难点”:一是特斯拉不会提供完整的原始数据,其二是即使特斯拉愿意提供完整的数据,也只能是由特斯拉提取并解析后的数据,并不是原始数据,也缺乏有技术能力的机构进行透明化的解读。

      例如去年8月的温州特斯拉失控事件后,车主就表示曾将车辆送检,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及判定,但由于国内的检测机构读取不了特斯拉“黑匣子”的官方数据,只能不了了之。

      更令不少车主担心问题,还有车辆出事后非特斯拉指定的“第三方”检测不了,而特斯拉及特斯拉指定的第三方,给出的结果却几乎都是“车辆没有任何问题”,一次两次还好,但次数多了,不少车主也表示患上了“特斯拉PTSD”。

      像是“刹车失灵”的问题,特斯拉今年1月的北京事故解释是“女性刹车力量弱”;年初山东事故的解释是“下雨路面湿滑”;更早的上海事故解释则是“气温过低”……仿佛不论相同问题出现得有多频繁,都绝对不可能是特斯拉的问题。

      “甩锅”多次被“打脸”

      专家说法:最终结果不只看特斯拉数据

      那么,事实就真如特斯拉所公布的,一点问题没有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特斯拉此前的各种“甩锅”操作,已有许多次被事实“打脸”的记录。

      例如年初的江西南昌的“断电事件”,特斯拉方面就甩锅给了国家电网,称其电流太大导致过载,随后被国家电网官微“打脸”,最终不得不道歉;3月,海南的特斯拉“碰撞事故”之后,公司方面依旧坚持车没问题,随后到现场场景还原时却发现,车辆在低速情况下刹车依旧发生了碰撞,最终协商退还了部分车款。

      今年2月,特斯拉更是被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共同约谈,就消费者反应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要求其加强内部管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实际上,即便特斯拉对车辆相关检测、数据等讳莫如深,外界也并非没有办法还原事实。

      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彭忆强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指出,与传统燃油车类似,目前新能源汽车事故的检测也都采用现行的标准司法检测流程和方法,即主要通过痕迹、动力学、运动学等方面的方法进行科学勘验。

      换言之,并不是光凭特斯拉一家之言,便能无视所有其他证据,就算特斯拉始终坚称没有问题,最终交通事故的结果认定,还是要看国家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结果。

      有分析指出,眼下国内消费者的选择已远不止特斯拉,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动汽车品牌开始迎头赶上。

      数据显示,2020年,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三家车企总营收均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其中,蔚来汽车营收为162亿元,同比增长107.8%;理想汽车营收为94.6亿元,同比增幅达32倍;小鹏汽车营收为58.44亿元,同比增长151.8%。

      而国内电动汽车公司不断发力的同时,电动汽车检测行业的技术也在一路升级。

      彭忆强指出,由于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交通事故鉴定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在不断研究发展中,我们国家早已积极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率先突破。

      说到底,在国内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如果特斯拉依旧选择继续“傲慢”的话,到时也别怪中国的消费者对其抱有“偏见”了。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